英伟达市值暴增至两万亿元AI芯片之王一路“狂飙”“繁花”

  新闻资讯     |      2024-03-03 13:15

  英伟达市值暴增至两万亿元AI芯片之王一路“狂飙”“繁花”在大超预期的业绩支撑下,已被封为“宇宙硬核第一股”的英伟达,在2024年2月23日的美股周四交易日,一天股价暴涨超16%,市值增加2770亿美元至1.92万亿美元,并且捅破华尔街的天,创造人类史上最大个股单日市值增幅。某种程度上,英伟达已经决定着全球科技产业的进程,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

  在中概股上,英伟达仅一夜上涨的市值,就相当于阿里、百度和美团三家市值之总和。根据《2023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黄仁勋排名全球第六十三名,拥有财富21亿美元。在《2023胡润世界500强》中,英伟达排名世界第五,当时的企业估值为10264亿美元。而2024年,英伟达的市值却猛增至两万亿美元,黄仁勋的个人身价也是水涨船高。英伟达的一路“狂飙”“繁花”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黄仁勋,英伟达(Nvidia)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他一手创办的英伟达在单日内价值增加了2500亿美元,超过了本月早些时候Meta的1970亿美元增幅,黄仁勋也因此身价大涨。

  回顾英伟达的诞生与崛起,其是AI产业的基石,也是游戏产业升级的砖瓦。当年,年仅16岁的黄仁勋就以天才少年的身份,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去了美国硅谷,入职AMD公司,担任芯片设计工程师,随后中途又去修读了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93年,黄仁勋刚好30岁。这一年,他创办了英伟达,立志于打造图形处理芯片。可是,那时候,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还没有崛起,个人电脑市场也没有爆发,没有人看好英伟达的图形处理芯片。黄仁勋找遍硅谷,只有两家基金公司有意愿投资英伟达,最后只有一家投了220万美元。有了这笔钱,英伟达就开发出了第一款NV-1芯片,却销量惨淡,完全卖不出去。生死攸关之际,日本游戏巨头看中了英伟达芯片的手柄控制功能,就给了英伟达一笔700万美元的定金,要求英伟达为他们研制土星游戏机的专用芯片。在世嘉游戏的鼎力支持下,英伟达研发出了NV-3芯片,帮助世嘉游戏拿下海量游戏订单。

  然而真正帮助英伟达升级转型的两个巅峰都要归功于微软。第一个巅峰后,英伟达成为游戏GPU芯片霸主。回望旧时,Windows图形桌面操作系统开始横扫全球了。1999年,英伟达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GPU,成为个人电脑、游戏电脑的通用GPU。Windows开启了个人电脑的时代,而英伟达则紧跟微软,进入千家万户。个人电脑的推广,也带来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崛起,而英伟达则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游戏显卡厂商。游戏厂家研制的大型网络游戏对画质图形要求越来越高,显卡的技术迭代也越来越快,如此一来,形成了英伟达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

  第二个巅峰后,英伟达成为世界第一AI芯片厂商。英伟达利用GPU区别于CPU,成为AI芯片生产巨头。具体原因包括两点,一是,GPU成本比CPU更低。在一次谷歌实验中,让AI自主识别出一只猫PG电子官方网站,需要1.6万个CPU芯片,总成本高达百万美元,而换成GPU,只需要64块显卡。这种成本优势让GPU碾压CPU。二是,GPU最擅长的就是大规模的简单且重复的训练。在AI大模型中,要精准识别出一张人脸,就需要海量的简单且重复的图形识别,这恰恰是GPU的先天优势。正是微软斥资100亿美元,猛砸OpenAI,用巨资购入英伟达的GPU芯片,才有了AI的产业化大爆发。近期火爆的GPT、Sora,背后也正是数十万张英伟达生产的AI芯片在支持。

  英伟达的 AI 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医疗、教育、金融、零售、制造、媒体、娱乐、游戏、农业、能源、交通、安防等。英伟达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包括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云服务提供商、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高校等。英伟达的 AI 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效率和创新。

  英伟达总市值在财报发出后也来到了1.96万亿美元,成为华人创办的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也是美国芯片公司中,华人所创造的最高成就。英伟达几乎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美国科技板块的暴力上涨,就连曾经亏麻了的孙正义,也翻身了。因为AI爆了,孙正义重金押注的ARM公司,也跟着英伟达一起狂飙猛涨。

  而关于英伟达是怎样成为AI产业的龙头霸主的,黄仁勋提到,推动英伟达成长的有两个行业广泛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的过渡。

  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生成式人工智能积极推动加速计算的进展,让数据中心运营者更有理由开展平台转换,从一般性用途的计算到加速计算的转换,这是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英伟达在这一领域的成长得益于其强大的GPU(图形处理单元),这对于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代表了一种新的应用形式,它正在开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创造出新类型的软件,成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

  二是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的过渡。当前,通用计算开始失去动力,一些通用计算中心的折旧可以从四年延长到六年。当它不能像过去那样从根本上显着提高其数据处理量时,因此也就没有理由使用更多CPU进行更新,此时,加速一切显得尤为必要。加速计算可以显著提高LNG 效率,可以将数据处理成本下降20倍,助推行业第二次转型,也就是生成式AI。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服务需要加速计算来提高效率和性能。英伟达在这一转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GPU广泛用于加速计算任务,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需要大量计算的领域。

  总的来说,这两个趋势共同推动了英伟达的增长,因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正好满足了市场对于高性能计算和智能创造能力的需求。

  英伟达还打造了一种新类型的数据中心,一家人工智能生成服务的AI工厂。利用超级计算机将数据,也就是这家工厂的原材料,转化为高价值的ChatGPT和Midjourney(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软件)用户能够体验到的Token(令牌)。

  英伟达同时也正在与许多其他领先的人工智能和企业软件平台合作,包括Adobe、Databricks、SAP和Snowflake等,大语言模型正在蓬勃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如谷歌、微软、OpenAI和XAI等,随着生工智能不断取得惊人的突破,Adept、ai21、Character AI、Cohere、Nostral、Perplexity和Runway等令人兴奋的公司正在构建为企业和创作者服务的平台。英伟达正在提供多种应用框架,利用全栈加速计算平台,帮助企业在自动驾驶、药物发现、用于欺诈检测的低延迟机器学习或机器人技术等垂直领域采用人工智能。其中在生物领域,英伟达与安进(Amgen)子公司deCode进行新的合作。英伟达表示,deCode将利用英伟达的超级计算机和BioNeMo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为其新的基因组学基础模型提供支持。BioNeMo是英伟达旨在加速药物发现的一套程序,其作为一个新兴平台,结合了许多基础模型,使用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数据进行补充。目前,Recursion公司加入了英伟达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药物发现平台BioNeMo,成为了BioNeMo平台的第一个第三方公司。

  老牌芯片厂商AMD被视为与英伟达水平最接近的同行。作为英伟达在游戏芯片的长期竞争对手,AMD也拥有自己的AI处理器产品,并与渴求算力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过去,AMD一直在进行其新一代AI战略规划,包括并购和部门重组等,但生成式AI的横空出世导致该公司产品阵容进一步扩充:去年12月发布的MI300芯片专门面向复杂的AI大模型,配置了1530亿个晶体管、192GB的内存、每秒5.3TB的内存带宽,分别是英伟达最强AI芯片H100的大约2倍、2.4倍和1.6倍。

  在软件上,AMD希望通过将自己的ROCm软件开源、并且提供更便捷的迁移工具。他们将CUDA应用“翻译”成MI300可以运行的代码,试图将英伟达的客户吸引过来。相比英伟达,AMD在云端AI芯片市场几乎从“零”起步,意味着其AI芯片业务增速会相当快。大型客户也乐于尝试AMD的芯片,开发了ChatGPT的OpenAI就表示,将使用MI300进行部分模型训练。上一个季度,MI300推动AMD数据中心GPU总收入超过4亿美元,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收入上涨最快的产品。AMD CEO苏姿丰预计,到2027年,AI芯片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的约400亿美元,这意味着AMD需要从中赢得部分市场,才能完成其预期计划。

  反观芯片行业其他企业,业绩却有受挫。2月6日,中国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688347.SH, 01347.HK)分别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业绩。根据公告,中芯国际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为16.783 亿美元,环比增长 3.6%,同比增长3.5%。单季毛利率为 16.4%,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未经审核)为4.554亿美元,同比下降27.7%,环比下降19.9%;单季毛利率为4.0%,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再来展望2024年全球芯片行业未来,存储芯片市场有望实现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2024年将是反弹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将同比增长17%至6,240亿美元。根据相关报告指出,2024年存储芯片市场需求将呈现强劲复苏,营收预估暴增66.3%。其中,Flash Memory营收将暴增49.6%、DRAM营收将暴增88%。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全球芯片行业复苏的关键动力,芯片储存的反弹,也不得不部分归功于英伟达的崛起,毕竟也是它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朝气。

  至于英伟达的“狂飙”“繁花”的神话究竟能否继续,未来的业绩预估很关键。英伟达对下个季度的指引也相当不错,预计收入将达到240亿美元,毛利率将达到76.3%,创下新高。黄仁勋自信地说:“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认为2025年及以后的持续增长条件仍会非常好。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整个行业从CPU转向GPU,英伟达GPU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相比英特尔和AMD的低迷指引,英伟达的数据中心和AI业务继续保持高成长,展现了其在AI芯片领域的实力。哪怕英伟达的其他竞品再奋起直追,专研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也不得不暂时活在英伟达技术垄断的阴影下,延续着英伟达“狂飙”“繁花”的AI。